贺州:构筑产业链打造碳酸钙产业,吃干榨净大理石资源
前言:贺州平桂管理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石材资源,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储藏量达60多亿立方米。目前,贺州正积极谋划发展好这一特色优势产业,认真规划建设好平(桂)西(湾)旺(高)工业园区,使之连成一片,打造成上规模的石材产业区,为全市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作贡献;生态新城对城市发展重心的调整、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规模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
中国石材业界有个响亮的石材品种,叫“广西白”。“广西白”产自广西贺州。追溯贺州石材产业的发展历史,几乎和广东的云浮市一样悠久,而且,大理石储量远大于云浮市。贺州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大理石矿产资源,遗憾的是,今天的云浮已是享誉世界的“石材之都”,而这个小城的石材产业却仍不为人熟知。
为什么“跑”不过云浮呢?如今,贺州人在自问中升华了理念:不再跟着云浮“靠石致富”,而是升华为“以石创新”,发展循环产业链。
“我们正构筑一个产业链,打造碳酸钙产业,以实现对大理石资源吃干榨净。”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说。
碳酸钙产业为贺州的石材产业标注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并立即迸发出惊人的潜力。今年,该市已引进碳酸钙项目53个,总投资130.8亿元。其中,已入园开建项目34个,总投资59.3亿元,全部项目整体进展顺利,7个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以前不敢奢望‘百亿’,现在策马奔向‘千亿’。”与贺州人再谈起石头,他们底气足了。
1
云浮上“天”贺州看
5年前,记者曾踏访贺州石材产业集中地—平桂管理区。从石材开掘到石材产品加工,贺州市70%左右的石材企业集中在这里。
贺州市顺路石材有限公司是这里最大的石材企业,有员工80多人,拥有大型数控串珠绳锯、自动仿形石线生产线等现代化工具。公司负责人之一左先生几乎见证了当地石材产业的发展史。
“从人背马扛,到自动化操作,贺州石材业与云浮市石材业几乎同时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左先生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左先生一家没有分到好的田地却分到了矿山。“满山的石头,不能啃,也不能吃。”左先生说,“那时候,人们想得更多的是田里能产多少稻子,能收多少油茶,对石材还不是一个特别熟悉的概念。”
1992年前后,贺州市平桂区西湾附近已有人开始采掘石材,并且很快致富,于是,从者如云,一场肩背马扛的石材开发热在贺州掀起。左先生兄弟也从石头山中看到了“点石成金”的希望。
“当时开采大理石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有钢锯,有力气就能上阵。”左先生回忆,“那时候没铲车,靠人推斗车,锯下一块石头,要30多个人用绳子拉。”
历经近30年,左先生兄弟经营的顺路石材有限公司已成当地最大石材企业。
“现代化设备,十年前干一年的业务,现在一天就能完成。”左先生说。
然而,在贺州市石材产业轰轰烈烈起步时,比贺州稍早的广东云浮已平步青云。
仅在1992、1993两年间,广东云浮石材企业迅猛发展,增至2260多家,形成了年产板材850多万平方米,石材石粉70万吨的生产能力,石材工业年总产值达10亿多元。
1992年,因石材兴,云浮的经济总量在广东全省50多个山区县中独占鳌头,率先建立县级市。在“建市效应”的带动下,云浮石业更上一层楼,石厂星罗棋布,多达4000多家,惊现蔚为壮观的“百里石材走廊”。
由此,云浮坐上了广东省石料建材的第一把交椅,同时也成为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
而即便到目前,贺州石材企业才有344家,能称得上大企业的寥寥无几。而目前的云浮,已几乎没有石材资源可供开采,但仅靠石材贸易,每年的产值仍高居百亿之上。
2
“百亿工程”曾奢望
时任贺州市市长的白希在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会议上不无感叹地说:“广东云浮大理石都快开采完了,可石材业年产值仍可达百亿元,贺州石材资源远胜于云浮,但目前石材业产值尚不足30个亿,这实在值得思考。”据此,贺州市高层呼吁:要寻找原因,把贺州石材业打造成广西的“百亿工程”。
但私下有人悲观地认为:“单纯靠石材产业不敢奢望百亿,毕竟像云浮那样的机遇少了。”
事实的确如此。
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感叹地说:“贺州板材加工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很小,全市340多家企业只有9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其余330多家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个体经营为主,绝大多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下。由于资源开采权分散,加工规模偏小,而且现在国内石材产业正在走下坡路,低端石材产业尤其没有市场。”
与贺州相反,云浮从一开始着手石材产业,即在技术上花了大本钱。同时,当地自主开发的石材开采、加工机械,更是助推当地石材产业平步青云。目前,云浮市除石材出名外,当地制造的各种石材锯、切、磨等机械设备,畅销国内外市场。
单纯的石材业越走路子越窄,30年后的今天,贺州即便跟着云浮的脚步跑,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云浮。
此外,在销售市场上贺州也无法摆脱云浮,“贺州白”走俏市场不得不依附于云浮。
“我们的白色大理石板远销美国、印度等地,但遗憾的是却很少有外商直接到我们这里订货。”记者在平桂管理区采访,不少经营者如是说。而在广东云浮市云安县石城镇,专门开设了“白石一条街”,之所以被称为“白石一条街”,是因为街道两旁的120多家石材加工、销售的大理石全部为产自贺州的白色大理石。目前,在整个云浮市加工、经营“贺州白”大理石的厂家多达150多家,许多国外客商订购贺州白色大理石板,大都是在云浮采购,而云浮的客商则到贺州订购原料。
贺州市石材协会一位会员叹息说:“上规模、有品牌的石材企业不多,无大型石材交易市场,加工技术尚处于粗放型,是贺州石材业的通病。”
实际上,也不能简单地诟病于“规模、品牌、技术”问题。贺州石材业界也曾掀起一场技术革命。自2008年以来贺州市近300多家石材企业从“个体户”升级为“有限公司”,在管理上与技术上进行了普遍革新。即便如此,石材产业仍起色不大,这源于全国低端石材产业的下滑。
3
跳出石头做“石头”
单纯的石材业徘徊不前,而靠石材产业的边角料加工碳酸钙粉体的企业却快速崛起。今年1-7月,贺州规模以上石材碳酸钙企业40家,工业总产值29.75亿元,占了石材产业的50%以上,同比却增长24.94%。
一边是石材产业低迷,一边是碳酸钙产业悄然崛起。碳酸钙是利用石材产业的边角料进行深加工的结果,却创造出比石材板材更大的价值。据此,有人说:“挖宝石的比不了捡破烂的。”
贺州人猛然发现,要想在石头上做出大文章,惟有跳出石头做石头生意。
在石材板材产业低迷的大背景下,以“高、精、尖”技术为核心的粉体企业在贺州大地逐渐崛起,这源于碳酸钙广泛的用途。一些前瞻的商人率先抓住了机遇,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目前,科隆粉体有限公司已设立了“贺州市粉体科技研究中心”,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英国马尔文粉体粒度检测仪,完善了各项研发措施,陆续研发出了KL—800、KL—1000型超细粉碎设备,被全国化学标准技术委员会确认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直接参与《工业重质碳酸钙》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在科隆粉体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下,桂宝粉体、耀德粉体、华南粉体等企业纷纷斥巨资进行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生产设备的引进改造,推动品牌的升级,“科技创新谋发展,你追我赶齐进步”蔚然成风,有力地推动了贺州整个石材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壮大。
贺州梅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其母公司台湾梅林化工集团是一家集科研、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超细粉末生产及生产设备、整体操作技术输出的综合型企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贺州的生产设备是其最新研制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PLC电脑全自动控制粉磨设备,大部分产品将填补广西空白,其中具有世界高尖端技术的透气膜粒子专用填料将填补国内空白。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把公司的大陆总部设在贺州,并把平桂管理区定为总公司的科研及生产基地,把产品发展引向微细化、专业化、特殊化,特别是研发、建设纳米粒子的生产,由此将平桂管理区粉体企业引向高科技方向发展,从而推动行业做大做强。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笔是,正在贺州粉体业快速上升时,长期以来石材产业低端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开始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尤其是贺江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
污染事件后,当地迅速展开雷霆行动,集中开展环境污染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连根铲除了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近千家作坊式的“五小”窝点,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进一步规范了石材、矿产、碳酸钙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次事件之后,大理石矿产的开采权得到了进一步集中,进行了科学的长期规划,变分散开采为集中开采。
赵德明更是亲自去福建推介碳酸钙产业,引进企业20多家,每家都有上百条生产线的能力。这些企业开采技术先进,开采生产过程基本没有废弃,甚至连粉末都可再利用。开采中用过的水经过三次沉淀后又可循环使用,实现污染零排放。
4
策马奔向千亿元
今年广西“两会”上,自治区将贺州市碳酸钙产业纳入广西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
借此东风,贺州全力推进“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目前,示范基地内共有科隆、伟业、华南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理石重钙粉体加工企业88家,主要分布在207国道西侧,年加工生产大理石重钙粉体能力达800万吨,主要产品规格在20目—3000目之间,销量较大的是400—800目产品,占60%—70%,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东部地区和东亚、东南亚地区。科隆粉体、伟业粉体、隆德粉体是重钙粉体生产龙头企业,加工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
为拉伸碳酸钙产业链,贺州又成功引进了祥龙、利升人造大理石,兄弟路标涂料,富思源碳酸钙母粒,冠成蒸汽沙灰砖,南辉、锦宏、恒泰、大华、龙光、棋盛、万升、南升、力丰人造岗石,宝藏塑料编袋,金慧涂料,华砻树脂等碳酸钙粉体下游产品项目,主要分布在207国道西侧,项目投资总额50亿元以上,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14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
贺州又专门成立了“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管委会”,担任该管委会主任的邹雪群上任第一天就被人称为“邹千亿”,其被寄托了贺州石材产业冲上千亿的希望。
邹雪群介绍说:“目前我们就干两件事,一是建好园区搭建平台,二是当好保姆服务客商。”今年,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标准厂房建设(含小微企业),桂东电力石梯输变电工程,中石油管道燃气平桂分输站等12个项目(其中正在建设项目8个,计划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约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1.64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0.6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2.5%。
上一篇:介绍四种预防石材白华的方法 下一篇:水头石材行业步入“指数时代”